中国教师科研网
新闻详情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刘琨   四川省乐至县幼儿园  邮编:641500

摘要: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幼儿年龄小,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教师应在游戏活动、操作活动以及生活情境中,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  数学活动  兴趣  培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强调:“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是指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或在成人的引导下习得数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在数学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所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呢?    

一、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互动中来,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会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教师平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把幼儿熟悉的、喜闻乐见的一些游戏活动,依据数学教育的目标、要求,改变其规则,通过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游戏化的情节等,调动幼儿的情感力量,激发和强化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探索,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如,引导中班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这一内容时,我就创设了“小鸡找家”的游戏活动。在活动现场,我用积木搭了三只小鸡的家,上面分别贴有不同几何图形作为家的标记,教师扮演鸡妈妈,其中一名幼儿扮演狐狸,其余的幼儿带有图形卡片扮演小鸡。鸡妈妈带着小鸡在草地上边玩边唱儿歌:“小小鸡,叽叽叽,尖嘴巴,圆身体,身上穿着绒毛衣,爱吃小虫爱吃米”。儿歌唱完后,扮演狐狸的幼儿大声喊:“狐狸来了”。随即,狐狸就开始追捉小鸡。鸡妈妈要求小鸡按自己带的图形卡片分别找家,身上带着什么图形卡片,就找什么图形标志的家,并赶快钻进家里去。如果小鸡躲进家里,狐狸就不能捉了。游戏结束时,检查一下有没有找错家的小鸡。数一数有几只小鸡找错了家,然后把他们送回家,再数一数狐狸捉到了几只小鸡。幼儿交换卡片,重复游戏过程。又如,在大班《复习6的减法》活动中,我就设计了《摘果子》的游戏。首先为幼儿创设了游戏的环境,场地上布置了秋天果园的景象,各种果树上的果子挂满枝头:苹果、桔子、梨、柚子......以及有1-6数字编号的篮子。在音乐声中,幼儿自由地摘果子。教师引导幼儿注意看看果子上的减法算式,并得出答案,答案是几,就把果子放进果园的几号篮子。幼儿相互检查,果子有无放错并集体纠正。果子摘完后,幼儿跳《摘果子》舞庆祝丰收,一起抬着果子回家。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成长。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感知着图形之间的不同,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在操作中提高幼儿的兴趣

《指南》中强调:“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在操作活动中进行的,幼儿只有亲自通过操作、摆弄材料进行探索和体验才能将其掌握。操作活动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如,小班幼儿学习按数取物时,我班就创设了数学操作墙《采蘑菇》,老师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块蘑菇地的背景,还为幼儿准备了贴有数字及点子卡的小篮子,幼儿可以根据点子卡上的几个点子或数字卡上的数字,采到相应数量的果子放进小篮子里,这就是在训练幼儿按数取物,整个过程富有情趣,幼儿非常感兴趣。在引导中班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就在数学区投放了小套圈及自制的手掌,每个手指上有数字,并按次序排列,让幼儿根据“手指”上的数字套上相应数量的套圈,让幼儿在玩中感受数量关系及数字递进关系等;在引导大班幼儿按规律排序的时候,就提供了各种形状、颜色的珠子,让幼儿按颜色或形状的一定规律串珠子,学习排序,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在大班《学习5的组成》活动中,我为每个幼儿提供了操作材料,如5朵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花,让幼儿根据花的不同特征分类,有几种分法,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整个操作过程幼儿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材料多层次、多功能、多变化、便于幼儿操作的材料,让他们在摆弄、拆拼材料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探索。

   三、在生活情境中,强化幼儿的学习兴趣      

《指南》解读中提到:情境性学习对学前儿童尤其重要,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儿童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节中学习与运用,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                          首先,教师应通过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真实情景结合起来。如,在幼儿吃点心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幼儿比较饼干的形状、大小、长短;上下楼梯时,可以让幼儿练习顺数、倒数;进餐时,提醒幼儿一个碗配上一根勺子,感受一一对应的关系;拍球、跳绳、踢毽子时,启发幼儿通过数数确定名次;带领幼儿在花园散步,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花儿的颜色、形状、大小;早操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站在自己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是谁,感知空间方位;表演节目时,看看谁排在第一、第二、第三......在这样的生活情景中感知数学,强化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应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如,在小班《学习3的点数》活动中,我就创设了“捡蛋”的生活情境:“鸡妈妈在草堆里生下了许多蛋,请每个小朋友帮鸡妈妈捡3个蛋放进竹篓里。要求幼儿自由捡蛋,捡一个数一个,放蛋入篓时,放一个数一个。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数学活动的乐趣。再次,教师可在活动区为幼儿情境性的学习机会,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如我班的活动区域设置有《娃娃银行》、《贝贝超市》、《时尚小屋》、《哎呀呀饰品店》等交往区。幼儿到《娃娃银行》取到钱后,就可以到《贝贝超市》、《时尚小屋》、《哎呀呀饰品店》去购买、交易,在此过程中幼儿练习点数、加减以及学习实物与数点的一一对应,兴趣非常浓厚。

总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感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数学教活动,在游戏活动、操作活动以及生活情境中,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