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科研网
新闻详情

数学应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数学应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案例:

     在一次和女儿做题的时候,有一题“你家的床长2      ”,很显然是填入正确的长度单位,而女儿却显得一脸的茫然。于是,在认知的单位里面随便填了一个“厘米”。我问:厘米有多长?回答:不知道。问起长度单位进率是她很熟练背起:一米等于十分米  一分米等于十厘米  一厘米等于十毫米,并说老师说一定要背熟,考试时有这样的题。我没马上给其答案,而是从她文具盒里的尺子讲起,并说起她的身高,然后把她平躺在床上去感受。这时,她的眼睛一亮,应该填“米”。看着女儿脸上的喜悦,我却陷入思考,数学课应该让学生干什么?是培养高分低能的数学呆子?很显然我们的数学课陷入了误区。


[摘要] 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后达到数学高于生活的目的。选择实际的、符合学生特点材料,抓住学生的本质,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把握准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主体,巧用素材,有效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生活化 激发兴趣  服务生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必要的数学”就可以理解为对生活有用的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数学的生活化,也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生活指导数学思维感悟。小学数学处处离不开生活内容, 可见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之关重要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熟知、亲近,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深刻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感性认识的飞跃。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

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后达到数学高于生活的目的。选择实际的、符合学生特点材料,抓住学生的本质,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把握准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主体,巧用素材,有效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课堂前奏,让备课基点与培养学生能力接轨。

众所周知,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运用。

“运用”是一个能动的概念,它是由知识演变为能力,进而发展成为素质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不以一章一节内容为划分区域的全面综合的过程。

1、全面了解知识体系因材施教。

系统了解知识体系 这里所说的"系统了解",并非让我们掰着手指数出某章、某节是何内容,而是要我们认真研究数学发展的历史,反复考察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主要是指: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国内外初、高等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数学在其他边缘学科、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运用情况、未来发展态势等等。

认真探讨内在联系,我们知道:数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几年如一日(使用同一版本)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为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数学,缜密的数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公式、法则的推导,定理、公理的引入,数与形的结合,立体感的建立等等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之作。

让他们在简单的题目里,找回自信心,在简单生活运用中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检查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大小、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备好数学课的前提条件。

2、内容与方法要有机统一。

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有道是:"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因为各地文化底蕴有厚有薄、教学质量有高有低,教材的大范围统一,则意味着其针对性的减弱,所以课本内容只能作为讲课的主要参考依据,而非唯一标准。从教育的最终目的来看,学生要学的是知识体系的某些方面,而不是何种版本的教材。因而,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是十分必要的。

愉快教育、适度紧张。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是"导演"利用多种"道具"形成多样可观可感的信息源的过程。唯有课程安排巧妙、课堂设置合理,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让孩子的嘴唱起了让他们的手动起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使其在愉快教育、适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3、“形散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数学美与"作秀" "枯燥"是数学公认的特点,有"数学烦、物理难、化学玩"之说。或许数学有时真的有点"烦",但"烦"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数学的精彩"。这种精彩之所以不是经常为绝大多数人所感知,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数学的某个方面的某些素养不够所致。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时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罢了。如何才能将数学美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每一位学子?"作秀"!精美的包装与适度的展现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要能使学生“入局”,“布局”备课很重要。

事实上,教案的风采往往在她内在的"神韵",而不在其"形式"。如果我们把目光仅仅放在"形"上,则很容易犯"形而上"的错误,得"形而下"的苦果。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而这种境界在生活运用中就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做好知识的催化、分解,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人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以课本为澜本,但不能死抠教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学生身边寻找熟悉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学会数学,运用数学,不再觉得数学是抽象的、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因此,<<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让计算变成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的计算。

在教学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时,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长度的方法,先拿出尺子看总的长度是多少(学生用的一般是20厘米的尺子)量出桌子的长度、书本的长度来建立学生对米和分明的概念,然后仔细看尺子上的小格是1毫米,运用这些学到的知识去量一量你们自己家里的物品,把长度说给你的父母。这样就把数量具体到实物上。不但可以使数字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使学生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而且在认识长度的大小、顺序,长度单位的组成、分解时都能以进行实际操作和形象记忆。

在教学100以内和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我采用把10个方格的卡片尺用一个照相动作演示,把它用画有10个方格的图片来代表;同理:把一百个方格的卡片尺用一个画有10个十个方格卡片的图片来代表,把一千个方格的卡片尺用画有10个一百个方格的图片来代表。然后让学生运用方格认数学具中的这种方格图片和方格卡片尺来拼组认识 100以内和万以内的数,并进行具体形象地理解记忆这些数。如在认识325这个数时,学生可用3个代表一百的图片,2个代表十个的图片和有5个方格的卡片摆出这个数,并形象地认识这个数的组成和大小及这个数的数位表示法的实际意义。

运用这种用动手操作和方格卡片尺相结合来具体形象表示数的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容易地想象出数的大小、组成;又可以使学生形象地认识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数位、计数单位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把抽象的数量具体化、形象化。

2、让简单的几何初步知识教学操作化

    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几何形体知识,能认识和解决一些生活实践中的有关实际问题,能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而且重要的是通过它的教学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几何知识虽本身具有一定的形象性,不象数量那样无影无形,但它也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的抽象性知识,也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进行辅助教学,才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因此,运用方格认数学具的能拼组、钉接众多几何形体的特点,可以使几何形体教学变得具有操作性和活动变化性。使教学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富有趣味性。

例如:可把卡片尺看作线段,用卡片尺的能抽拉和拼接特点可形象地教学线段的延长,从而使学生想象出射线和直线的形象,形象地认识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卡片尺上的刻度教学厘米、分米、米的认识;操作拼接10厘米—100厘米之间任一长度的直尺或折尺。

    可用两个能抽拉的卡片钉成一个活动的角,教学角的认识和各种形状的角。

    可用能抽拉的三条卡片尺钉成一个能变化形状的三角形,使学生操作认识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可用能抽拉的四条卡片尺钉成一个能变化形状的四边形,使学生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容易变形特性。

    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时可让学生通过用方格卡片拼组不同形状、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自已研究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通过操作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有一种更加清晰形象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先用方格卡片拼出下列图形:

    再让学生说出哪图形占的面积大?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从而使学生发现:度量图形面积大小可用同样大小的方格来度量。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个同样大小的方格应该是怎样的才最好?使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这个同样大小的方格应该是边长是1厘米或1分米或1米的正方形最好。从而引伸出面积单位。认识了面积单位后,接着让学生用方格卡片拼组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并把每个方格都用十字连线画成标准的1平方厘米小方格,然后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所拼组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这种在数方格时采用的计算式数法,使学生发现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认识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用方格卡片拼组一定数值周长(或面积)的长方形,并让学生研究能有几种拼法,每种拼法的面积(或周长)是多少,以加深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以上可以看出:运用方格认数学具进行操作实验教学,不仅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教学变得具体化、生活化,更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生动有趣,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运用方格认数学具教学后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机的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能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自我探索实验学习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探索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使学生充分的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真理性、客观实在性这一自然科学特点,为学生认识学习自然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把数学生活化。

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够积极地并且是自信的学习数学,是学生学习状态很重要的标志。谈起数学学习,很自然会联想起背许多数学公式,做大量繁杂的数学题,这既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并未反映数学的本质,长期这样,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良感受。新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有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标准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教师在情感教学中可以“以形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数学教学不但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的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用数学眼光去看待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过程中,确立信心,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性,初步确立数学价值观,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最终目标。

如:学习“步测”就让学生量出从家到学校之间的距离。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就让学生算出家中所铺地板砖的块数及价格。学习“时间”后,让学生写出你一天的时间安排,培养学生节约时间的习惯。学折扣、打折时,让学生带领家长去商店去买打折商品,到银行存款。并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设计存款方案。让学生体验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确立自信心。

  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链接于交互”,使封闭的书本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发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自我发展过程,这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总之,数学的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而是数学思想的一种碰撞与契合。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运用中我们才能体会到数学的真谛,才能让数学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心理学》作者:朱尚忠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出版

    2、《教育学》作者:檀传宝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出版

   3、《浅谈数学课堂生活化》   网上资料

4、《教育学》作者:檀传宝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十八小学  徐雪征  朵瑾